暖氣片作為最早被國內引進的采暖方式,一直是北方集中供暖的主要的采暖方式。今天,小編帶您暢游暖氣片的精彩歷史,了解一下暖氣片的發展情況。
近幾年,南方用戶對暖氣的需求越來越大,隨著舊房改造的興起,明裝暖氣片逐步走入南方市場,為部分忘記裝地暖或房屋不適合裝地暖的用戶提供了采暖方案。
今天小編跟大家簡單聊聊暖氣片的發展史。
暖氣片是什么,是如何興起的?
暖氣片的專業名稱叫散熱器,其工作原理為:熱源提供的熱水流過散熱器本體→散熱器與室內空氣、人體、維護結構等進行換熱→散發熱量后,熱水溫度變低,流回熱源重新加熱。
暖氣片于19世紀末在歐洲宅邸興起,當時采用的是鑄鐵浮雕單柱式,價格極其昂貴,作為一種生活中的奢侈品流行于歐洲的上流社會。
而后隨著技術的發展與改進,暖氣片逐步成為了歐洲主要的供暖方式之一。
雖然不如地暖舒適,但是憑借安裝時間靈活的特點,暖氣片也得到了廣泛使用。
暖氣片在中國的發展
80年代前
中國最早的供暖系統基本是學習前蘇聯的系統,在集中供暖區域大量使用鑄鐵暖氣片。
當時集中供暖系統多為整棟樓或整片小區統一設計,多為垂直單管的安裝方式,無分室或分戶溫度調控,離供水主管越遠的房間采暖效果越差。
當時中國處于計劃經濟時代,經濟并不發達,出于節約能源的考慮,集中供暖大多采取間歇性、分時段供暖。鑄鐵暖氣片的容水量大,在計劃經濟時代分時段供暖時,可以短暫儲存熱量,且成本低廉,因此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推廣。
然而,鑄鐵暖氣片的“傻、大、笨、黑”逐漸被人們厭棄,且在生產加工過程嚴重污染環境。
70年代開始中國就試圖開始“以鋼代鐵”,研制新型暖氣片。
80~90年代
出現了名為“閉式鋼串片”的鋼制暖氣片,這是一種對流暖氣片,80年代到90年代初曾大量使用。在出現初期,曾有奪取鑄鐵散熱器的半壁江山的企圖。
然而這種產品有天然的缺陷:
1、散熱面積小葉片容易松動,散熱量逐年下降。
2、葉片容易松動,散熱量逐年下降,低溫工況下散熱量衰減十分厲害。
因此,在90年代末期基本停用,目前仍有部分地區使用。
90年代末
隨著歐洲的鋼制、鋁制暖氣片進入中國,開始改變中國的暖氣片市場產品單一的格局。
這個時期,室內供暖系統逐漸改變為戶內分戶循環的水平雙管(單管)系統,供暖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。歐洲的壁掛爐也開始進入中國市場,溫控閥,熱量表,平衡閥,一系列的產品掀起了一番供熱方面的革新。
此時進入中國的暖氣片以鋼制暖氣片為主,由于鋼制板式暖氣片的生產門檻較高,在中國市場主要是以進口品牌為主。而鋼制柱式暖氣片以其漂亮的外表和容易仿制的特點,在國內生產廠家的推動下,迅速在中國北方流行開來。
此外,壓鑄鋁暖氣片也在國內小范圍使用。
2000年后
由于北方集中供暖水質問題,2002年曾出現過散熱器腐蝕泄露的新聞報道,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。這時許多廠家使用內涂層來延緩腐蝕,這種做法屬于中國獨有。但是因為工藝問題,這種做法也并不保險。直到供熱水質規范的出臺,鋼制暖氣片的腐蝕問題才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改善,現在許多地區的集中供暖已經可以放心使用。
2005年后
銅鋁復合暖氣片、鋼鋁暖氣片等復合型暖氣片大量投產,沖擊鋼制暖氣片的市場主導地位。
鋁制暖氣片的制造規模也在浙江等沿海一帶逐步擴大,在國內市場取得一定份額的同時,大量出口至俄羅斯以及東歐、西歐的一些國家。
2008年初南方冰雪災害,大大提高了人們的采暖意識,壁掛爐采暖一夜成為焦點。
而隨著近幾年舊房改造的帶動,明裝暖氣片逐漸在南方興起,為房屋的層高或者結構不適合地暖的用戶提供了彌補的采暖方案。
時至今日
暖氣片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東西,在北方,暖氣片作為重要的采暖方式存在在各居民企業,目前已遍布各縣市,多應用于集中供暖末端。新型銅鋁復合暖氣片從質量到外形上越來越讓大眾居民接受,品質和散熱效果滿足了很多人對暖氣的需求。
越來越多的農村鄉鎮用戶響應國家煤改氣的號召,使用壁掛爐采暖,搭配鋼制板式暖氣片,散熱效果也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,同時節能環保。